首页展厅导航参观指南交通信息展示技术

title
    首页>>科技成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五)服务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科技支撑精准扶贫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科技为精准扶贫提供有效支撑。中国科学院在长期定点帮扶的广西环江县、内蒙库伦旗、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推广示范一批适用科技成果,如:支持集雨工程技术发展喀斯特地区特色农业、建立南北方构树基地夯实山区畜牧业基础、构建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贫困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等;并通过派遣干部、开展技术培训等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受国务院委托对全国扶贫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针对当地玄武岩资源丰富和科技力量匮乏的现状,在六盘水市水城县开展了“点石成金”新材料项目——开发可以与碳纤、高强玻纤等高性能的纤维媲美的玄武岩纤维,为当地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支柱产业。

 

媒体报道:

【新华网】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成效

 

【科技随笔】

      日前,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在中国科学院启动。这次的评估工作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33个调查工作组,从515日至710日,近2000名科研人员集中调研中西部贫困县113个、贫困村600个、贫困户和脱贫户共2万户。本期科技随笔,我们邀请正在调研路上的评估专家组组长刘彦随研究员撰文谈谈“调研初体验”。

      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推进扶贫开发战略,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模式,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按照国内贫困线标准测算,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 30.7%减少至2015年的5.7%。但2015年底仍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啃的“硬骨头”。针对新时期农村贫困区域分异、贫困群体分化状况,我国创新性提出和实施精准扶贫重大战略,并将精准化贯穿于扶贫、脱贫工作的全过程。

      农村贫困化是一个复杂的区域问题,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资源开发、产业发展、金融扶持、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各级党组织、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多个主体。因而,精准扶贫唯有接地气、补短板,形成内生力、聚合力,才能推进形成优势互补、内外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把精准脱贫责任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接地气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顺乎人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坚持脚踏实地、立足农村实际,做到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这是确保扶贫开发“精准化”的重要前提。特别应针对农村贫困化的诸多现实难题,找穷根、堵漏洞、补短板,分区分类,科学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重大战略。

      扶贫“短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集”,它既体现在贫困地区各项经济与社会指标排位的居后,也表现为基础设施保障与产业发展的落后,还有思想观念与机制制度建设的滞后。中国农村贫困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城镇带动弱,不同地区适宜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亟须深入研究、审慎决策,依靠科学体系、实事求是讲成效。农村科技创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农业种养加技术、农村新能源技术、土地整治技术等创新与推广,当成为培育精准脱贫内生机制的主要抓手。

      我们团队在河北省阜平等国家级贫困县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做法。比如,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采取发展到户、股份合作、园区示范、土地整治、金融保险、家庭手工业等项目予以扶持;对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实施“雨露计划”、职业培训转移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对大山区不宜居住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分类型进行补助;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这只是一个例证。从中科院主持完成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任务,以及正在进行的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调查来看,各级政府普遍重视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总结精准脱贫新方略,因地因人制宜、因村因户帮扶、因贫因类施策,已成为一些地区加快培育精准扶贫与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也是健全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良性机制的有效途径。

转自新华网: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成效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10/c_129049907.htm

 

扩展阅读:

1.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CCTV《新闻联播》深度报道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FAST工程的那些人

2.   [中国科学院官网]  【中国网】脱贫攻坚看中国从蒲江到花垣 猕猴桃帮他们走上致富路

3.   [中国科学院官网]  汪洋副总理在山西调研时看望慰问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人员

  

(五)服务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