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的首个“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
实景图片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正处于两千年以来最温暖的时期,近五十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的2倍;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的西风和季风两大环流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北部西风、南部季风、中部过渡三种模态。相关研究成果被习近平总书记确定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科学依据。据此提出的“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大科学计划,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支撑,服务我国环境外交战略。
“第三极”环境、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计划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2017年4月,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为姚檀栋院士授地理学国际最高奖——维嘉奖,这是该奖设立136年来首次授予亚洲科学家
媒体报道:
【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主导的首个“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
5月15日至6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成功组织考察队开展了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科学考察。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是典型的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帕米尔高原的主体部分就位于该国境内。此次科考的目的就是建立杜尚别综合观测站,与中国境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慕士塔格综合站结成“姊妹站”。同时,科考队对帕米尔高原进行了冰川气候环境初步考察。
塔吉克斯担气候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是“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中亚地区气候环境监测研究的重要布局。这次合作是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之间开展的。中方科学家由姚檀栋院士直接带队,考察期间姚檀栋院士拜访了塔吉克斯坦科学院院长。
姚檀栋院士为杜尚别综合观测站选定了站址,双方人员整理好观测场地,并建立了围栏。何建坤研究员在观测场地安装了空间大地测量的GPS定位系统,用于长期监测地壳运动。田立德研究员与张成龙博士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开展包括气温、湿度、气压、辐射、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降雨量长期连续监测。同时,采集降水样品,用于西风带地区稳定同位素水循环研究。
之后,中塔联合到帕米尔高原进行冰川考察。这次冰川区考察的目的是了解帕米尔西部地区的地理状况、冰川分布及交通状况,为以后开展冰川气象观测以及冰川监测与冰川记录研究做好准备。经过3天的野外行程,科考队员到达了Vanch河谷最深处,并在当地选择了以后建立冰川气候环境观测站的位置。这条河谷是通向Fedchenko冰川的一条可行的通道。Fedchenko冰川是帕米尔地区最大的冰川,其现在的长度仍有70多公里。该冰川发源地高度在7000m以上。科考队员上到了该地区的Bear冰川,并实地考察了到达Fedchenko的路况。由于西帕米尔地区地形陡峭,冰川侵蚀强烈。大部分冰川末端都被厚厚的冰碛物所覆盖。考察人员还发现该地区的湿雪崩特别强烈。高山上积雪与融水一起从山顶沿陡峭的山沟向下快速流动,堆积在山谷中,形成特殊的积雪景观。而且积雪表面还发现了粉红色的藻类。沿河谷还发现了一些大柏树,可用于树轮气候记录的研究。此外,类延斌博士后开展了湖泊沉积记录研究。在2个内陆湖泊中钻取了湖芯。他与地质考察队沿公路到达塔吉克斯坦的最东部地区,并从陆路返回中国。这次野外考察,还沿线采集了100多个河水与湖水样品,实验人员将分析同位素成分,研究西风带地区稳定同位素的循环过程与规律以及海拔高程效应。
塔吉克斯坦杜沿别综合观测站的建立,以及帕米尔高原冰川科学考察的实施,标志着“第三极环境”研究正式进入中亚地区,把帕米尔东西两个方向的西风带作用区联系到了一起。
此前,4月18日至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人员一行6人,在姚檀栋院士的带领下,联合尼泊尔Tribhuvan大学5名科研人员,成功实施了尼泊尔野外考察工作,完成了包括气象、冰川、水文、树轮、微生物、同位素的综合考察活动,完成了定点野外台站的建设。
南亚地区是“第三极环境”研究的重要区域,而尼泊尔是该国际计划实施的重要一站。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地理上,尼泊尔是“第三极”的南缘,海拔跨度从南部的几十米到北部的八千米以上。尼泊尔也是印度季风输送过程中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季风对第三极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的地区。
2009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科学家联合尼泊尔Tribhuvan对Langtang流域进行了初步探查。主要完成了长期气候环境变化监测站的选址工作,对流域地区冰川工作环境进行了初步考察,以及调查其它相关的研究方向的可行性。
最新科学考察成功完成了以下工作:包括建立了定点野外台站,在Kyanjin Gompa(3900m)与尼泊尔东南部的Tarahara (119m)建立了两个气象观测站;开展了Yala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在该冰川表面设立了一系列花杆;开展了差分GPS冰川测量工作,包括冰川表面海拔高度测量以及冰川末端位置测量,完成了该冰川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一步;完成了Yala冰川表面雪及雪坑剖面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工作;开展了Langtang流域内树木年轮的样品采集工作;开展了流域水文径流观测以及水位长期连续监测;开始了流域内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研究。建立了2个同位素降水样连续监测点以及一个河水同位素样品连续收集点。
这次尼泊尔综合科学考察的成功实施,野外台站的建立,标志着“第三极环境(TPE)”计划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转自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所完成“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两科学考察(http://www.cas.cn/hzjl/gjjl/hzdt/201007/t20100726_2910280.shtml)
扩展阅读:
1. [中国科学院官网] ? 《自然》报道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2.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 ? 青藏高原所完成“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两科学考察
3. [官方微信中科院之声] ? 青藏高原所喜马拉雅山南坡阔叶树种林线研究获进展
4. [中国科学院官网] ? 最新青藏高原湖泊数据集发布
5. [中国科学院官网] ? 以团队的力量征服世界“第三极”——记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朱立平团队
6. [中国科学院官网] ?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
7. [中国科学院官网] ? 姚檀栋委员:“一带一路倡议”须加强科技支撑
8. [中国科学院官网] ? 姚檀栋委员:重视环境可持续研究
9. [中国科学院官网]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先进事迹
相关链接:
1. 青藏高原研究所:http://www.itpcas.ac.cn/
2. 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http://www.cetes.cn/